阅读历史 |

第155章 许昌惊变(2 / 3)

加入书签

阳宫殿,迁往西都长安。孙坚带兵扑灭宫中大火,在枯井宫女的尸体中发现了玉玺,藏匿在身,却死在荆州刘表之手。玉玺归于孙坚之子孙策。

……

往日曹操出征,多留曹休在家留守,维持治安,监视宫廷。曹休若不在,则曹丕负责京师军马治安。

“你府在东城,为何却往西城去?若心里无鬼,何必如此惊慌!”

献帝战战兢兢,面色苍白,不敢作声。

伏皇后与献帝刚刚送走了伏完,心里七上八下,悬着的心乱个不住。

夏侯惇将从伏完身上搜出的书信举在手里,厉声说道:“贱人勾连乃父,为乱社稷,假传圣旨,陷害忠良!”

伏完初时震惊,并未认出此人是谁,但细看之下,更是害怕!

此人正是曹操面前第一心腹爱将,独眼将军夏侯惇!

伏完匆匆告辞,离开皇宫,往荀令君府上而去。

伏完不便跟随前往,留在阶下静等,顺便望风,以免曹操心腹侍卫突然闯入,泄露机密。

夏侯惇回望左右:“且搜他身,看他如何!”

“斩草不除根,必留后患!”

当前一匹乌骓马上,一员战将身穿皂衣,白布裹头,脸上横肉乱飞,一道斜线勒着一块圆形的黑布,遮住了一只眼睛。

伏完猛然想起,果然如此!

大汉玉玺,起自先秦。

他此刻应在宛城军中,如何突然回到了许昌?难道我和皇帝刚密谋的事,曹贼未卜先知,便差人来了?

“我今先往荀令君府,以言语试探之。若他心向曹府,则我只以请安为名,不道破此事。若他心向朝廷,我再晓以大义,说服他给我圣旨用印,发往荆州。他日刘皇叔起事之时,他也可以引为内应,作用非凡!”

始皇帝二十八年,嬴政巡狩至洞庭湖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漫天似有无限恶兽飞驰而至,吞吐之间,船只飘摇将要颠覆。始皇帝震惊,李斯出谋,将玉玺投掷于洞庭湖中,风浪顿息,云开雾散。因此得脱险境,回归咸阳。但玉玺从此丢失,万般打捞,未能寻到。

献帝哀声叹气,沉默不语,只是不住的摇头。

伏完皱眉沉思,手里捏着圣旨,背负着双手,步下台阶,在阶下荒草之中来回迈着步子,任凭野草的汁液染绿了鞋袜裤脚。

伏完将书信折起,放入怀中,重新回到阶上石桌旁,号招献帝和伏皇后靠拢,然后说道:“我看荀令君虽然听命与曹贼,但其心未泯。曹贼在京的时候,他便多次为陛下争取待遇,庇护朝廷之臣。曹贼所以用他,不过是因为荀彧才大,曹贼离他不得。”

伏完出了宫廷,怀中揣着献帝写好的圣旨,命刘备纠合四方忠义之士,讨伐曹贼,匡扶汉室。

正行之间,耳边忽然一阵马嘶,一声断喝!

伏完惊了一跳,身子一晃,差点跌倒。急忙抬头看时,吓得魂不附体,急忙闪身站在一边。

伏皇后面如土色,转身便往后堂逃走,想要躲避。

他纵横沙场,杀人无数,浑身上下,皆带着摄人的杀气。伏完一介文官,手无缚鸡之力,在他气势威压之下,面色更是难以镇定。

伏皇后流泪点头答应。

“左右,与我拿下,就院中苍柏上,白绫吊死!”

伏完心里有事,面色为之一变。

“陛下,危急时刻,只好孤注一掷,搏命一回了!”

献帝起身往后便走,伏皇后也跟着站起,紧走两步,赶在献帝之前,替他准备笔墨纸砚。

他却不知,夏侯惇在军中还未出战,便被曹操误伤,倚天剑削去了半个头顶,成了名副其实的平顶侯。

伏完低头不敢与夏侯惇直面相对,勉强争辩说道。

夏侯惇冷笑一声,目光如钢钉一般,盯住伏完不放。

伏完涕泪横流,跪在当地,失声痛哭,又恐声音太大,被宫外的侍从听到,只好用牙咬住袖口,牙齿流血,汩汩而出,整个衣袖皆侵染成了红色。

他心中思量着如何面见荀令君,如何试探他的真心才能不露痕迹。低头穿行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脚下加紧,飞速前进。

“若天命在我大汉,我此去一切顺利,曹贼覆灭可待,汉室振兴可期。若我命该如此,也算对得起大汉之恩。纵然身死,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祖宗了!”

献帝也说道:“国丈报国之心,朕已深知。但如此行事,机会渺茫,反而让国丈赌上性命,万一泄露,为害不浅。朕不能拿你伏氏一门性命作赌!”

献帝推杯而起,犹如身陷大海之中,忽然遇到了浮木。万丈深渊之间,偶然抓住了藤蔓,家国性命,只在此刻!

“朕即刻作书!你带出宫去,发往荆州!”

“陛下,书信可准备好了么?若无他事,我现在便带出宫去,免得夜长梦多。”

“奉荀令君之命,往内宫探视吾儿伏皇后,正欲回府。不想撞见将军。”

夏侯惇看罢,朗声大笑,将书高举在头顶:“伏完里通外敌,意图谋反,陷害丞相。”

“我不过想要往前面店中,采购些笔墨纸砚。并无他事。”

如今曹休随军在宛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