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章(1 / 3)

加入书签

第 74 章 ˇ 继承家产的大郎

褚太平二人从燕国离开后 , 又去了楚国 。

楚国公子熊的现状就有些微妙了 。

他本带着麦两熟的技术回楚 , 按理麦两熟是最好推广的 ,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 , 楚国上下还在争论到底要不要尝试推广麦两熟 。

是公子熊给这些人讲得不清楚 ? 不 , 公子熊的试验地就在那里 , 每年都会邀请楚国权贵前去实地考查 。

只不过带回来这项技术的是他公子熊罢了 。

以前他觉得一腔热血就可以了 , 但自从他归楚后才明白这其中的差距 。

正如范督所言 , 若楚国有心改变 , 就不会有屈原高歌悲愤投江的无奈和无人问津 。

他也想起了范渊在他准备离开邹郸回楚时给他的警言 ,“ 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馈死 。“

此时 , 他才感觉到 , 这一句警言的深刻 。

楚国皇室的一些权贵 , 为了不让他公子熊得势 , 宁可整个楚国的百姓一起挨信 ,

在他们看来 , 百姓在争权夺利面前 , 一文不值 。

他们关心的根本不是什么麦两熟 , 不是百姓能不能吃得上饭 , 仅仅将它当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

公子熊下巴扎人的胡须都好几天没有剃了 , 那只巨大的黑熊懒洋洋的 , 看上去都没有了什么斗志 。

倒是褚太平和晋澜两人在得知情况后 , 脸上露出了笑容 。

“ 公子熊 , 楚国无你用武之地 , 那么放眼天下如何 ?“

公子熊疑惑地看向两个少年 , 这两小孩被仙人养得倒是别具一格 , 从性格上来

看 , 如同一束阳光 , 一看就知道这几年 , 生活得颇为无忧无虑 。

褚太平二人继续道 :“ 楚国的天地太小了 , 我秦国有意一统天下而驱逐地下的怪物 , 我秦国新王承诺 , 届时 , 除了秦国子民 , 得让这天下的百姓都吃得上饭 , 天下子民和秦民并无任何区别 …...“

“ 有书信为凭 , 传国玉玺其中一块为证 。“

说服公子熊 , 比起说服公子安和公子丹要简单一点 。

对于公子熊来说 , 这几年内心的失望依然让他决绝 , 已经不在是曾经那个冲动热血又充满激情的小年青了 。

他之抱负楚国给不了他 , 他也救不了疾重难返的楼国 , 国之将亡却只能望而兴叹 , 心中无奈郁结难以述评 , 或许正如当年的屈原一般 。

而范睬给了他一个希望 , 一个曲线救国的希望 , 至少还能让他楚国百姓有活下去的希望 , 都说燕国让更多百姓成为白霜感染者来抵御地下的怪物 , 而楚国呢 , 视而不见 , 可笑得很 , 这种天下大难的时候 , 楚国上下还在想着权力和享受 , 或许直到消亡那一天都还没有回过神吧 。

褚太平和晋澜的出使继续 , 但并没有去魏国和齐国 。

魏国公子假的遭遥比公子熊还不如 , 公子假从范督那学了科举制度回去推广 ,

恩 , 现在在牢狱里面待了好长时间了 , 怎么说呢 , 公子假也并非一点势力都没有 , 他这牢狱之灾是进去了又出来 , 出来了又进去 , 反反复复 , 反正这些年有一半时间在监狱里面度过的 。

这种情况 , 这个时候褚太平和晋澜若是去了魏国 , 估计要被当成同党 , 去得了 , 离不离得开就很难说了 。

所以 , 褚太平和晋澜将书信和那九分之一的传国玉玺让秦国的细作带去了魏国 , 找机会送给公子假 , 二人还写了一封分析天下大势的书信 , 大意就是让公子假注意若秦吞并韩 , 燕 , 楚之后 , 公子假当如何选择 ?

再就是齐国公子建 , 公子建的鱼类育苗在齐国倒是弄得风生水起 , 借助齐国水利天下第一的条件 , 还真搞出了一些名堂 。

但天不从人愿 , 这年天有洪水爆雨不断 , 冲垮了梯坎堤坝 , 养的鱼全部散了 。

公子假正眼普通红的到处抢洪救灾 , 估计是没有空闲招待褚太平二人 。

同样的褚太平二人让秦国的探子将信和玉玺块带去试图接触齐国公子建 。

不知不觉 , 秦国出使的队伍在外都大半年了 , 褚太平二人倒是一路上不算无聊 , 遭遥都能写成一本传记 。

隔三岔五遇到强盘不说 , 刀兵鲜血的一天在身边飘 , 两人都不记得遇到过多少次这种情况了 , 每次都躲在马车里面 , 吓得跟两只小猎 。

也亏得范睬推测到了他们这次出使必定会遭遥这些 , 给他们准备了充分的精锐的护卫 , 以及保命用的物品 。

“ 这世道也太乱了 , 百姓都变成了强盗 , 专门抢粮 , 平日里是农夫 , 拿上刀就变成了拦路打劫的土匪 。“

“ 我们这么庞大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