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8 章 摆设(2 / 4)

加入书签

这份恩宠也不免有几分褪色。如果令国公府真的还想再与皇家联姻,不必圣人的女儿,圣人的孙女也成啊!平王无女,景王不必提,恭王可是正经有两个亲女儿的,还是正经的郡主,不是外姓!

以令国公府的实力,即使向圣人求娶恭王之女,也是配得上那位郡主的。毕竟长子已经尚了公主,幼子再尚一位郡主,别人也不会说这是令国公府出格。

不过论起来,荣康郡主这个贴牌郡主,确实要比圣人真正的孙女过得还要好。恭王府两位郡主不止得到郡主封号的时间晚于荣康郡主,这是宫里的传统,害怕孩子年纪小压不住封号,虽有省几年开销的嫌疑,但也是为孩子好。

更何况恭王的两个女儿是随其父住在王府,只有年节或者恭王入宫请安的时候才会入宫拜见圣人。毫不客气地说,恭王府两位郡主在宫里的时间加起来,都比不过荣康郡主

住在宫里的时间长。

这也是令国公太夫人对荣康郡主比较忌讳的一点,圣人活着的时候压过正牌郡主便也罢了。若是日后大位落到恭王身上,两位郡主晋升公主,回想起往日时光,一笑置之算是性情好的。若遇上那性情不好的,岂不是要全家遭罪?莫说临清公主那时是长公主,圣人是亲兄弟都有可能削减待遇,更不用说还隔了一层。

这一桩桩一件件,现在的体面,很可能就是日后的不体面。

令国公太夫人为什么在选秀前会答应二孙子与亦宁的婚事?看重的就是陆氏是百年不倒的世家,白阁老又是多年宰辅,便是日后新帝登基,也不得不倚重老臣。要是白阁老走在圣人前头,那只能说两家运气不好。这对令国公太夫人来说是一场豪赌,她老人家都不知道能不能撑到那时候。老人家虽然偏疼小孙子,但心里还是念着全家人的。

似荣康郡主这样的孙媳妇娶进门,跟迎了尊活菩萨进门有什么区别?

这份旨意宣读完,令国公太夫人脸上的笑容似笑非笑,只对亦安道,“使者一路奔波,还请暂且于花厅歇息,公主想是有话要对天使讲。”令国公太夫人不算是睁眼说瞎话,临清公主确实是有话要对亦安讲。

“叨扰贵府。”即使亦安还有两道旨意未宣,但令国公太夫人这个面子亦安是一定会给的。不未别的,单她是亦宁太婆婆这一点,亦安就不能不给好脸色。亦安面上的笑意都比往日要盛二分,都说婆婆好了儿媳妇的日子才好过,亦宁讨了婆婆令国公夫人的欢喜,能不能在过门后过好日子,令国公太夫人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作为令国公府辈分最高的人,太夫人显然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唯一能让太夫人让步的,便是皇权。

亦安说着,亲自扶着临清公主,两人穿过抄手游廊,走到离宣旨之处颇有一段距离的花厅。亦安扶着临清公主坐下,公主又让侍女去沏茶、上点心。

“这些日子辛苦你了。”临清公主对着亦安微微一笑,目光之中尽是柔和。

“上命所差,职责所在,怎会言苦?”便是作女官,也要做出模样来,若是连跑跑腿的事儿都办不利索,圣人给亦安的这些额外加封,岂不是看上去就像个笑话?

要知道嘉顺郡主的傅母,在外廷对标的可是郡王傅,虽然是个荣誉头衔,但品级不低。虽然亦安现在都没有和嘉顺郡主有过更多交流,但确实是因郡主,亦安才多领了一笔丰厚的俸禄。

郡王开府后基本都会有王傅教导,充任讲经官员,和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差不多,但没有前者晋升空间大,基本半辈子都要和王府挂钩。但王傅品级又高,即便是作为荣养官职,也只比太子太傅、亲王傅低一级而已。说白了,王傅的等级随亲王而定,即便是郡王傅,万一日后郡王登基成为新帝,他的老师,这一任王傅,也会跟着飞黄腾达,在新朝里府分到可观的一杯羹。

更有甚者,王傅可以凭借自己对王爷本人的影响,触摸到难以想象的权力。这在前朝是有过先例的,凭借是圣人潜邸时王

傅的身份,新皇登基后进入内阁的不在少数,有的甚至还成为了一代权臣。

比如亦安外祖陆太傅,先太子尚在人世时,陆太傅便以太子太傅身份兼管詹事府,可以说是东宫话事人。先太子因圣人爱重而地位超然,陆太傅又因为圣人和先太子的看重,便是当时的首辅,也会因此让陆太傅二分,不太敢摆首辅的架子。

临清公主听了亦安的话,只是轻轻摇了摇头,“一点脚力怎算辛苦,你的辛苦还在以后。”临清公主算是看得明白的人,亦安要是在崇元一朝不能平安落地,在新朝等待她的,就不知会是什么结果了。

“不过你放心,我必向父皇陈情,让你嫁一个如意郎君,日后自家去做当家夫人,再不必受此等拘束。”即便贵为公主,临清公主对亦安的祝福,也不过是找个如意郎君罢了。

临清公主自己便是这条路,倒也不必苛责。况且对这个时代的女子来说,成婚才是主流。文妙真人因为弃家修道,差点儿连累一家子过不好日子。前车之鉴尤在,后人便是想效仿,也得在成亲之前超脱了去。

况且不嫁人就不受拘束了嘛?那也未必,僧、道照样要向朝廷缴纳税款。本朝对这类人群的优待是有,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